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郑沙盟教授运用通窍法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经验

来源: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6-1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郑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临床与教学三十余年,运用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得心应手,临床疗效颇丰,郑教授认为耳鼻咽喉诸器官位于头面颈部,为清阳之气通道,属“清窍”,诸器

郑师从事耳鼻咽喉科专业临床与教学三十余年,运用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得心应手,临床疗效颇丰,郑教授认为耳鼻咽喉诸器官位于头面颈部,为清阳之气通道,属“清窍”,诸器官解剖互通,生理相联,故病理上多相互影响,亦认为耳鼻咽喉疾病病因病机上多虚实夹杂,多表现为脏腑功能失调兼夹风、痰、湿、瘀等邪,故在耳鼻咽喉疾病预防与治疗中注重其“清窍”特点及与它窍、脏腑等的联系,扶正祛邪兼顾,重视调养脏腑、固护正气,多用通窍法以透邪外出,疏畅气机,从而通利诸窍,同时还重视饮食、情志等预防与调护。笔者有幸随师学习,现将郑师治疗耳鼻咽喉的经验简叙如下。

1 通窍法运用于治疗耳鼻咽喉疾病的理论基础

耳、鼻、咽、喉属中医的“五官九窍”范围,高居清阳交会的头颈颜面部位,是直通体外的腔道,称之为“清窍”。《灵枢·邪气脏腑病形》指出:“十二经脉,三百六十五络,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。”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,内连脏腑,外联体表,故来之于内外的诸种因素均可致病。病机不外虚、实或虚实夹杂,实者多责之外邪侵袭,外伤或久病入络致气滞血瘀,肺、脾、肾功能失调致痰湿内生,脏腑火热上炎,蒸灼清窍;虚多关乎肺、脾、肾三脏虚损。在临床上,耳、鼻、咽、喉发生的病变多以脏腑功能失调、清窍闭阻、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,若脏腑功能失调,清窍为邪气所阻,则闭塞不通,气血不能上荣,而见耳闭耳聋,鼻塞失嗅、声嘶失音等症,此时当辨证论治脏腑合通窍法。通窍法[1]是指针对人体孔窍器官所发生的功能障碍,具有调适和恢复作用的治疗方法。该法通常选用的药物大多具有轻清、辛散、芳香、走窜之性,能行气、活血、豁痰、利湿、祛瘀,促使孔窍器官通达和畅,恢复或改善其做为通道和感官的功能特性。

2 耳鼻咽喉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相关通窍法的应用

耳、鼻、咽、喉位居头颈颜面部位,同属“清窍”,诸窍相通,生理上相互关联、病理上相互影响,但也各有其独属的功能特征、脏腑经络联属及病理特点,《灵枢·脉度》曰:“肺气通于鼻,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;心气通于舌,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;肝气通于目,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;脾气通于口,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;肾气通于耳,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。”故郑师对耳鼻咽喉疾病诊断、治疗既从清窍自身生理病理特点出发,运用通窍法透邪利窍;也兼顾它窍对其病理影响,重视调养脏腑、固护正气。

2.1 在耳科疾病中的运用 耳位于头部两侧,属“清窍”之一。全身各大脉络聚会于耳,《灵枢·口问》曰:“耳者宗脉之所聚。”耳病多从肾、肝胆、脾论治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曰:“肾主耳,……在窍为耳。”《灵枢·五阅五使》曰:“耳者,肾之官也。”《灵枢·决气》曰:“精脱者耳聋,……液脱者,……耳数鸣。”《辨证录·卷之三》曰:“肝为肾之子,肾气既通于耳,则肝之气未尝不可相通者。”《类证治裁·卷六》曰:“有肝胆火升,常闻蝉鸣者;气逆窍闭治在胆。”脾之络脉入于耳中,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脾为孤脏,……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。”耳胀、耳闭、耳鸣、耳聋是耳科疾病的常见病症。(1)耳胀多为病之初起,多由风邪侵袭,痞塞耳窍,或肝胆湿热、上蒸耳窍而致;耳闭多为耳胀反复发作,迁延日久,邪毒滞留、气血瘀阻所致,与脏腑失调有关。根据不同证型,治宜芳香通窍、利湿通窍、行气活血通窍等,如日久虚实夹杂,宜补益相应脏腑合通窍法以透邪外出助通耳窍。郑教授临证多见脾虚失运,湿浊滞留耳窍,气压损耳或病久入络,邪毒滞留,气血瘀阻。常用方:参苓白术散加减,通窍活血汤加减。常用药:党参、茯苓、白术、山药、扁豆健脾利湿通窍;苍耳子、石菖蒲芳香散邪通窍;柴胡、香附、赤芍、川芎行气活血通窍;柴胡、升麻升阳通窍;桔梗引诸药上行。并常配合外用滴鼻或小儿无鼻塞涕多时吹气球,从而通畅鼻窍及耳窍,促使耳窍积液排出。(2)耳鸣、耳聋分虚证、实证两类,实证多责之风邪、肝火上扰、痰火郁结、气滞血瘀等,虚证多与肾精亏损或气血亏虚有关。临证中中青年多见气血亏虚兼夹痰、湿、瘀等邪气,老年人多见肾精亏损证,郑师认为不同年龄段都以补益脏腑气血为基础,结合兼夹的痰、湿、郁、瘀等邪气及耳窍易闭,宜通为顺的特点,常配合通窍法。常用方:归脾汤加减,耳聋左慈丸加减。常用药: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甘草健脾益气;熟地黄、山药、山茱萸、茯苓、丹皮滋阴补肾;煅龙骨、煅牡蛎、煅磁石重镇潜阳;赤芍、川芎、郁金行气活血通窍;当归、远志、夜交藤养血安神通窍;柴胡、葛根、升麻升阳通窍;半夏、浙贝、石菖蒲化痰通窍;柴胡、石菖蒲、郁金、远志解郁通窍。并嘱患者每日按摩外耳道、涌泉穴等,助气血流通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ebyhtgwk.cn/qikandaodu/2021/0613/539.html



上一篇:耳鼻咽喉病人的安全护理探究
下一篇:医学随笔

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投稿 |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编辑部|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版面费 |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论文发表 |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